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能源产业又受青睐高油价难题仍难破解

新闻背景:

近期,国际油价因中东紧张局势高涨。本月2日,自金融危机以后首次收盘破百后,油价一直在100美元上方高位波动,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为避免高油价对经济进一步造成不利影响,世界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8日否认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存在短缺,并表示有能力把原油日产量提高50万桶。此前,美国白宫6日表示,美国政府正考虑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缓解高油价给美国经济复苏带来的压力。受此影响,纽约市场油价连续两天小幅回落。

就在国际各界纷纷出手应对高油价难题时,欧洲大陆正有条不紊地酝酿一场有关能源的新变革:3日,欧盟成员国实施能源“新政”,对能源巨头们进行拆分,将导致能源行业重新洗牌;8日,欧盟委员会又提出2050年减排目标,实现向低碳经济转型。而在德国,一场关于乙醇汽油E10的推广正在引起各方关注和争论。新能源似乎正摆脱金融危机的低迷景象,重然生机。

一向有着先知先觉的美国也不甘于落后。7日,能源部长朱棣文宣布,比乙醇更适合作为汽油的替代品“异丁醇”研制成功,这意味着美国替代能源战略在提速。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新能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的《能源报告》相信,如果坚持节能减排的一系列习惯,到2050年,人类将进入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时代油价高企,真的会导致人类脱离现有生活轨道,实现未来生活的变革?新能源的发展,能否破解油价高企的难题?本期圆桌会议,我们请专家探讨高油价下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文/广州日报记者 蒋林

核心提示:

新能源的发展将会给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冲击传统的能源-制度-技术-社会组织综合体。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新能源意味着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新旧体系之间的融合和互相接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管清友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上将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更能接受新能源的投产和实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短期内新能源的价格难以让百姓接受,节能减排更切合实际。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强

(现状)油价不稳定成常态

短期需靠外交途径

本报采访到的两位专家都认为,供需不平衡并非本轮油价高企的主要原因。林伯强认为,炒作和对油价预期的恐慌是推高油价的主要原因。尽管油价高企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但中东局势动荡将诸多复杂因素掩盖住了,仅此一个因素就足以造成市场恐慌,助推国际油价。

对于奥巴马政府考虑动用石油储备稳定油价的做法,林伯强认为效果不大。“历史上也有类似做的发,但没有成功的例子。而且一旦中东局势进一步紧张,甚至发生战争之时,没有哪一个政府真正愿意拿出石油储备来,这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危险的。”他悲观地认为,短期内真正能够稳定、甚至抑制油价的措施并不多。因此,短期内只能靠外交途径,实现利比亚国内局势稳定,才能让油价回到合理的价位区间。而长期来说,随着不少能源消耗大国对石油的依赖增加,油价的涨幅区间难以控制和预测。

管清友也认为,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上库存很充裕,产油国剩余产能还相当大,高油价将会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如果中东局势稳定下来,油价在未来重回100美元/桶,甚至跌破100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他解释说,石油与铁矿石不同,铁矿石的供给方是寡头垄断,需求方则相对分散。石油供给的垄断性较差,欧佩克内部大部分情况下难以实现集体行动,欧佩克之外,俄罗斯、加拿大、巴西也都是油气出口大国。石油的定价主要是在全球几大期货市场,石油期货价格是在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市场竞争下的多方议价的结果。但他指出,石油既是一种大宗商品,也是金融产品和政治商品,“油价”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也不必太在意油价的短期波动。 

(长期)油气仍为主导地位

新能源面临诸多考验

油价高企,却给替代能源的发展带来新机,替代能源相关投资前景长期看好,欧洲各成员国也纷纷设立了新能源发展规划。然而,仅在德国内部就出现了对新能源使用的争议。

管清友认为,作为领跑新能源产业的欧盟,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和规划,并着手研究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的高油价,使各国发展替代能源的积极性很高。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国家也希望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走出低谷。长期而言,发展新能源能够起到平抑油价、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但他同时指出,尽管发展新能源是一个长期趋势,各国也都在探索各种新能源发展之路,但未来20~30年内,常规能源,特别是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占全球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

管清友列举了三点理由:首先,只有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新能源开发才可能有利用价值。金融危机后,油价从历史高位暴跌后,有关新能源的投资纷纷撤离,一些投资项目被推迟或取消。因此,目前需要高成本维持的新能源开发,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价格优势。第二,新能源领域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难以短时间内突破,一些重要的领域面临技术瓶颈。技术无法突破,再加上无法大规模使用,成本就将不下来;第三,新能源的发展会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冲击传统的能源-制度-技术-社会组织综合体。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新能源意味着能源消费方式和能源生产方式的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因此而改变。例如,人们要习惯从燃油汽车改用电动汽车。电网也逐步适应风能这样的间歇性能源接入等等。因此,新旧体系之间的融合和互相接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伯强也认为,新能源的发展确实对平抑油价有推动作用,但新能源的发展与油价走势是两码事,并不能将两者之间的关联夸大化。

而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新能源预测的《能源报告》更是引起热议。报告预测,到2050年,人类可以几乎完全依靠可再生能源,满足电力、运输、工业及家庭的能源需求。对此,林柏强说,这种论断肯定要有一定的前提假设条件才能成立,而这种说法本身就很浪漫,不切实际。他认为,目前只利用了部分能源的替代,要完全实现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对)多管齐下促能源安全

国际合作将成共识

面对新能源的开发困境,以及传统能源的消费主导地位,未来世界应该采取何种能源策略,满足现实需要? 林伯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上将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更能接受新能源的投产和实用,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由于短期内新能源的价格难以让百姓接受,节能减排更切合实际。

管清友则指出,目前,保障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在此基础上,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主流,特别是借助国际组织实现消费国和产油国之间的对话机制和有效沟通,是趋势发展必然。毕竟,油价长期高企就意味着消费需求萎缩,油价剧烈波动对产油国的影响也很大,石油市场的稳定对供需双方都有好处。

在今年两会期间,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作为重要议题,并计划将非化石燃料的使用率由目前的8%提升至11.4%。北京方面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单位GDP消耗的能源削减16%。针对目前中国的能源现状,林伯强估计,“为了在21世纪的头20年实现GDP翻两番,能源利用的显著增长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林伯强认为,对中国这样的能源大国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供需平衡的能源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少用一些能源,也就是减少能耗,另一方面就是寻找替代能源,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进口的依赖。他认为,“价格”是调节能源使用的最有效杠杆,因此他建议实现节能减排的价格改革。

管清友认为,对中国来讲,核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过于粗放,没有充分考虑其负外部性和环境成本,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乃至地缘政治冲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仅包含增加新能源投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也包含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革命:即清洁生产和清洁消费。针对中国目前能源产耗的现状,他建议“多管齐下”,既发展新能源,又要发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对深水、极地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也要做好准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就是要大力发展水电、核能、风能、太阳能。其中,要完成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15%的目标,一半以上需要发展水电来完成。天然气的发展也将是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他认为,节能是中国最大的能源,要大力推进 “节能优先”战略,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来看待。节能优先,不仅要强调在能源使用上的节约,也要体现在能源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产品节能上。此外,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完善国家能源储备体系,更多的依托国际市场来保障能源安全。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