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的眼光看宏观经济
管清友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中心,2013年10月16日)
三季度我们强调政策观点和抓住机遇,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和情绪改善(已兑现),四季度我们强调主题分化和防范风险,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和情绪谨慎。四季度经济能稳,不会大起大落,但国际经济大气候和国内经济小气候不如三季度。
中国经济未来(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二季度)有可能经历一个“类滞涨”过程:通胀上、经济下、货币紧。
四季度以后,市场的基本特点仍然是牛熊并存,结构分化,总量让位于结构,指数让位于板块,主题投资贯穿始终,踏准节奏至关重要。
主题投资很多与政策有关,政策最终还是落实到产业上。新兴产业不是规划出来的,是市场选择出来的。在资本市场上的反映,就是投资者不断试错、纠错、选择的过程,消费成长不断被挖掘、抛弃、再挖掘的过程。
四季度,主题投资经历去伪存真,二次挖掘之过程。
要把握三个“方向”:大消费、真成长、低估值。
要坚持三个“代表”:政策支持、估值合理、业绩良好。
要坚持两个 “凡是”:在产业政策选择上,凡是政府大力调控的,我们都坚决予以关注;凡是政府大力支持的,我们都坚决谨慎选择。着力关注产能过剩化解过程中的供给端收缩和再工业化机会;着力规避产业发展中的供给端扩张和需求不振。
要选择政策、业绩和估值三个因素共振、规避政策兑现、业绩下滑,估值高企三个陷阱共振的主题。政策方面,可持续关注化解过剩产能、节能环保、信息消费;淡化自贸区、土改、国企改革等。业绩方面,上半年业绩表现较好的,整体风格偏消费、细分行业偏轻资产、主题偏新兴消费,创业板偏前三分之一。估值方面,市盈率整体偏高,多数超过40X,年初至今市盈率变化幅度在30%以上。短期规避高估值和估值变动较大板块,关注低估值。(附表)
四季度以后,宏观经济分析又重要起来。宏观分析今年不被重视,与市场研究者没有及时转换思路有关,也与今年宏观经济运行波动不大、弹性不够的特点有关。我在一季度曾着重指出经济运行的这一特点。四季度以后,宏观经济背景对于投资策略影响很大,作用直接。
转型升级时期,宏观分析的思路不能在因循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逻辑框架(数据—产业—板块—标的物),而是应该转向结构分析。宏观分析框架、估值体系都要重新梳理,可参考我们之前的报告。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