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中国经济正处于两个维度的大调整之交汇点。其一,1970年代初以来,世界经济经过大滞涨、大缓和,步入大调整时期,发达经济体遭遇债务收缩型衰退,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二,19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步入大调整时期,遭遇需求收缩型衰退,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很长时间。

这是个坏消息,因为中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外部环境趋紧,内部经济增长失速。这也是个好消息,因为中国经济需要“涅槃重生”:度过转型升级困难期,走向内生动力驱动型繁荣。

当前,一部分人产生了强烈的悲观情绪。“蓬山此去无多路”,那希望的“青鸟”何时才能来“探看”?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是国际国内经济的大气候和小气候决定的、造成的。 “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我们知道今天的世界“何以至此”,却不知道“去向何方”:全球经济何时能够走出低迷?中国经济何时能够走向繁荣?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出现转型困难是正常的,市场出现悲观情绪也是正常的。

实践者都是乐观主义者。与其悲观,不如静下心来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形势,客观看待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分乐观,但也不宜过分悲观。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基本上就是在两种态度的胶着当中快速发展的。

君不见,2008年以来,经过四年调整,世界经济已经处于大调整时期的第二阶段?欧债危机已经没有更坏的消息了,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再平衡,限制了宽松政策的空间,冲击了新兴经济体的传统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存在下行压力的最大推手。这正是债务收缩型衰退的必然结果。债务的最终解决,要靠实体经济发展,但主要是依靠债务货币化——“私人债务国家化”,“国家债务国际化”,国际债务蒸发。因此,你不可能期望欧洲的经济结构在几年之内就调整到位。美国经济的自我调整和制度的自我修复能力仍然强大,再工业化进程进展顺利,能源工业表现突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发展将改变世界。财政悬崖问题已经被充分讨论、充分预期,民主共和两党不会因为党争而让财政悬崖真的发生。

君不见,2008年以来,经过四年调整,中国经济正在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积累增长动能,萌生的增长点?2012年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尽管这一基础并不牢固。实际上,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从长期看,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新“四化”正在演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新“四化”的作用,短期在于拉动投资,长期在于改善结构2013年政府换届完成之后,中国经济将正式步入新一轮政治周期。新“四化”建设将被视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动力。推动新“四化”建设,必然要加强交通、市政、信息化、能源、公共服务等投资,政策着力点是先“硬”后“软”,先建设“硬件环境”,再逐步有序提高“软件环境”。从短期来看,最有可能推出的政策将集中在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建设、城市信息化建设领域,公共服务的城乡统筹仍会延续试点。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并增加对住房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集聚、生活方式的变革、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会扩大生活性服务业需求;城市生产要素的配置、三次产业的联动、社会分工的细化,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需求。

转型升级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传统产业没落,新兴产业崛起。2012年三季度开始,经济企稳回升。以十八大召开为标志,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逐渐步入一个新周期。主要增长动力来源:城镇化,交通通信网络的变革(高铁网,互联网,特高压,油气新管网等),电子商务变革传统商业零售模式,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传统经济产业增速回落并不妨碍新经济周期开始的判断。

我们对2013年及今后的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尽管经济增速要下一个台阶,进入“七上八下”阶段,但这是决策层和市场形成普遍共识的趋势;尽管结构调整的长期任务不可能在一两年完成,但这一进程毕竟已经开启;尽管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阶段,阻力很大,困难很多,但改革的意志十分坚定,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改革的资源正在积聚。十八大以后新的领导人已经喊出了“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的最大红利”的强音。

2013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一个平稳增长态势。从 “三驾马车”角度看,受新型城镇化推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将企稳回升,投资将有所升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增加;消费增长趋于平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出口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预计2013年经济温和复苏,GDP增长7.9%;物价略有回升,压力不大,CPI同比上涨2.8%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角度看2013年“稳增长”仍将是经济政策主题,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会进一步增加。

改革,一直以来是国家发展的最大红利,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2013年是改革启动年、新“四化”建设年、政策密集出台年、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年。改革的本质是推进市场化,释放生产力。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全面”、“两个加快”,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两个目标一起规划,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同部署,凸显出决策者对于加快推进改革的迫切心理和决心。新的中央领导人近期讲话则表明高层形成了改革共识,明确了改革方式,确立了改革方向,突出了改革重点,宣示了改革决心。我们预计,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动作不会很大)、结构性减税延续、资源价格改革正在落实、城乡统筹以及地权林权改革继续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改革启动、海洋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国防建设加大力度,行政改革略作调整,医疗改革继续推进。李克强同志讲,“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只有几步之遥,我们身上责任重大,必须往前走,必须勇于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不干可能不犯错误,但要承担历史责任”。尽管改革的局面十分复杂,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改革的突破十分困难,但我们有理由对改革充满期待。

 

管清友,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经理。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