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安全和使用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金融危机之下,这个问题举世瞩目。2月初,温家宝总理在访欧期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正在研究外汇储备使用的问题。鉴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在外汇储备方面的动向牵一发而动全身。

外汇储备是政府或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币资产,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08年末达到了1.95万亿的天文数字。除进口用汇、外债本息偿付、外商投资利润汇出、居民用汇和风险防范用汇之外,中国的外汇储备当中至少有1万亿的本国实际资产可以用于海外投资。即便考虑到金融危机之下资本可能加剧流出,风险防范所需外汇储备量增加,这部分外汇储备的规模估计也在七八千亿美元的量级上。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这七八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也是货币当局从居民和企业手中借来的钱,而不是中国政府的财政盈余。因此,以美国国债形式存在中国外汇储备实际上是中国政府从居民和企业手中借来的前又转手借给了美国。只不过,这些外汇储备是政府可以直接临时动用的经济资源,而不需要像财政支出那样在每个年度的开始由全国人大批准执行。

目前,业界的共识是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但适度的规模没有定论。在资产配置上,大量持有美国国债并不安全。业界的分歧在于,是否继续增持美国国债。此问题涉及到对美国经济形势和美元走势的判断。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两难境地,如何决策确实是一个难题。从根本上说,解决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出口导向型的政策,但这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短期来看,通过增加进口,把部分外汇资产转化为资源产品乃是当务之急。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美元体系之下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通缩-通胀的恶性循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本位时代来临。无约束的纸币发行带来的是全球经济的大起大落。这个问题已经被经济学家证明,而此次金融危机也早在数年前被经济学家预见。我们今天正在承受这一恶果。目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的说法,发达经济体已陷入“萧条”。而且可以预见,通货紧缩时代即将来临。但也同时意味着,下一个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正在酝酿。各国为刺激经济而出台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把经济推向新的通货膨胀,正如我们在2001年之后看到的那样。由于救市力度空前,货币发行和信贷急剧膨胀,未来的通货膨胀将远甚于上一轮经济周期。在通货膨胀中能够保值增值的非稀缺资源莫属,而美元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以五到十年的观察尺度来看,美元可能重新步入贬值周期。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进口并储备能源、矿产、金属、粮食等商品实际上是为未来投资。而同时我们也实现了外汇资产与实物资产的转化。

中国资源能源的供需矛盾并不会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完全消除,目前的情况仅仅是由于需求下滑而暂时缓解。因此,资源产品完全可以成为可用的外汇储备的投资标的物,而且风险比较小。此事可以成立专门的能源基金公司,也可以由中投公司实施,同时鼓励我国国有企业进行这方面的投资。

我个人认为,进口资源产品和对跨国资源能源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是中国使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的首选,其次是中国需要的重要技术和装备。而对海外金融机构的投资则要慎重。这样的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此重要的是用人而不是买公司。中国的海外资源投资需要出手快,规模大,动作轻。我们应该尽快抓住时机,增加进口和股权投资,低调进行。有学者提出可以租用超级油轮来储备原油,在我看来这远远不够。如果投资顺利,可以考虑削减国内资源企业的产能,甚至暂时封存部分油田、矿区等,在增加进口的前提下,给予这类企业适当补贴,弥补他们的损失。还可以通过各种变通方式,委托一些国外公司帮助我们管理甚至投资,以达到我们股权投资的目的。总的来说,资源是我们需要的,也是能够规避未来经济风险的,因此在外汇储备的使用问题上,当然是资源为王。

2009.02.05.《能源》杂志约稿。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