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油价暴涨,滞胀或正在形成
管清友
问题每讲一遍,总会有所不同。尽管在过去的五六年中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成为各种论坛宣讲的热点话题,但人们似乎还是无法预料到油价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从32美元的低位一路上涨至66美元。至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1.23美元,收于每桶66.31美元。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1.13美元,收于每桶65.52美元。仅在今年5月份,国际油价涨幅接近30%,这也成为1999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

油价的波动总是出人意料,其背后的推手总是令人难以琢磨。老生常谈的那些因素,已经无法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不是吗?很多媒体认为是需求复苏带来的上涨——据说是美国、印度和日本当天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这纯粹是为油价寻找上涨的理由——谁都知道这无法代表经济的真正复苏。而且就在4月中旬,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报告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石油需求将为5年来最低,比2008年下降2400万桶,需求下降的水平相当于伊拉克的石油产量。IEA认为,全球经济和石油需求双双走出低谷,将要等到2010年。

从供应层面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29日宣布维持该组织的产量配额不变,也成加剧了油价的涨势的原因。但根据以往的经验,欧佩克要想做到限产保价是很难的。欧佩克限制生产必然要依赖于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俄罗斯。在欧佩克内部,成员国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从整个市场来看,非欧佩克产油国其实很希望欧佩克减产,而他们可以趁机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收益。在欧佩克内部也一样,每一个成员国都希望其他成员国减产,而自己扩大出口。

唯一能够说得过去的解释可能就是美元贬值因素了。近一个月以来,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近8%,上周五又创出了近5个月来的新低。美金与黑金的反向联动关系再次得到了印证。而且,不仅是原油在上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几乎都出现连续上涨。这一现象表明,从供求关系去解释油价的上涨是不太可靠的。美元贬值乃至通货膨胀预期恐怕是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连续上涨的最直接因素。

今年年初以来,商品市场结束了恐慌性的抛售局面,市场信心逐渐恢复平稳,商品价格逐渐恢复到其应有的价值——我称之为负泡沫的终结。业内广泛的流传的一则消息称,在国际油价处在30多美元时,一些国际国内投机机构趁机囤积了大量原油。普遍认为,30多美元的原油价格实在是太值了。

从个人经历来讲,笔者参加了多次石油市场形势的研讨会,业内许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六七十美元的油价应该属于正常水平。而三四十美元的油价确实已经影响到上游的勘探开发和投资。因此,与其说是供求关系作用,还不如说油价在美元贬值的推动下回归了其正常水平。

实际上,从技术面来看,四月底的商品市场面临方向性的选择。市场最终选择上涨,这恰恰说明,新一轮的通货膨胀预期已然形成,大量的资金重新流入商品市场规避通胀风险。

而同期道琼斯指数的涨幅远远小于主要大宗商品的涨幅,这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一波油价上涨是没有实体经济复苏和需求拉动下的上涨。

很显然,在世界各国经济刺激方案中释放出的大量货币和信贷资源正涌向资源类的商品市场。超发货币只能暂时抑制信用恐慌,对刺激经济走出危机没有作用。通货的膨胀几乎毫无疑问的会导致通货膨胀。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再次成为一些国家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组成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经历二战以来的首度下滑。即便按照我们的乐观估计,世界经济在未来几年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那也将是一个比较缓慢的恢复过程。而西方国家在石油危机后经历的“滞胀”——经济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局面,扩张的货币政策失去了刺激成长的效果,而仅仅导致通货膨胀——则有可能再次出现。

而以往的经验表明,这些国际市场间的流动性往往是“奔波”于商品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其中最为稳妥的投资标的就是原油这样的资源商品。可以预见,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性的资产价格泡沫可能会卷土重来。一旦这种情景出现,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对于企业和居民而言,都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