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碳金融中心建设专家座谈会

如何把北京打造成为全球碳金融中心
时间:2009年8月27日下午

地点:北京环境交易所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根据市领导的指示,今天我们委托环交所邀请各位专家来研讨北京金融碳交易中心的相关问题,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大家专家积极和大力支持这次活动表示感谢!首先我介绍一下参加会议的专家领导,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谢建华同志,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同志,中国证监会研发中心马险峰处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杨金梅同志,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发与创新部李福胜总经理,金融创投叶东总裁,中海油研究院管清友研究员,大唐集团CDM办公室唐人虎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的曾刚主任;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环境官员牛志明先生,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陆跃兵总裁,昆明环境能源交易所杨凯总经理,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银行部王研京副总经理,第一气候中国区贾晓华首席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发展中心何俊远逐日,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张佳懿同志。

下面为本人当天的发言:

  第一点,北京能不能成为碳金融中心?

我觉得碳金融中心的基础是成立国际性金融中心,2008年5月份正式宣布我们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政治优势、金融资源优势,如果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就浪费了。我要强调的是,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如果不成为欢迎性乃至全球化碳金融交易中心,那也是浪费。刚才熊总和梅总都提到在证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上北京已经落后了,关于碳期货的问题,我觉得北京不能再落后了,这应该是北京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追赶上海、深圳这样城市的重要契机。

第二点,碳交易总量控制

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总量控制,碳减排量就不可能成为稀缺资源,就很难建立繁荣的碳交易市场,因为我们国家现在没有明确的承诺到哪一年减多少,目前还是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这也是基于我们基本国情做出的外高部署。对于交易所而言,可能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我看到很多研究机构在呼吁这个事情,因为原来我不太同意总量控制,从经济学上讲总量控制是行政干预,但是现在既然全世界都达成共识,到2050年之前我们要把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以内,我们能源消耗总量、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就要有一个总量,有的机构提出争取在2020年能耗总量到40亿吨标准煤,有的机构测算碳排放总量70多亿吨,2007年已经67.3亿吨,按照荷兰的算法,他算的70亿吨是成本最小的,是次优选择。无论什么数字,我们在能源消耗、碳排放上还是需要有一个总量控制设计,可能跟我们现在的主基调不太一样,我觉得我们需要有总量限制,我们要考虑我们的环境,考虑我们的经济承受力和环境承受力。总量控制和碳交易实际上是皮和毛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总量控制,碳金融市场大打折扣。

第三点,关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

环境交易所也好,碳交易所也好,地方政府很重视,作为重要的制度创新,我感觉我们很可能要重复改革开放之初的道路,苏南模式也好,昆山路子也好,很多创新出自地方政府,出自地方的交易所,可能刚开始并不一定得到金融主管部门的首肯,包括证监会、保监会的首肯。可能有些东西还要自己悄悄的做,慢慢的做起来,比如关于产品的标准,往国际标准上靠,能做到中国最好,你就有希望成为中国全国性交易中心。

第四点,我们要发展自愿减排市场

环境交易所8月初搞了第一单自愿减排,这是很好的开始,当然了,这里头有一些问题,比如奥运会期间限行,节能减排减出的量合法性在什么地方,这需要我们探讨,自愿减排市场是我们在现有制度条件下一个方向,而且我们要大力推动,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从企业和行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角度呼吁和推动这个事情,比如我们可以推动在中央企业系统内部先开展,每年必须公布碳减排情况,现在中央企业也公布每年的节能减排量,我觉得可以同时公布碳减排量,我觉得可以和有关部门一起做这个事情。6月5号主持气候变化领导小组会议时候明确提出要把碳排放强度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际上就是纳入“十二五”规划当中去,我觉得至少中央企业可以率先把碳排放情况公布,成为社会责任当中重要的一部分,并且鼓励中央企业首先实施自愿减排。别的企业我不太清楚,中海油一直比较重视这方面,我们现在上任何项目,都首先考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如果在投资和环境评价中通过不了的话,这个项目就PASS掉。

第五点,我们现在除了要建设所谓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型社会之外,还要提倡建立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

我当时在清华大学工作时候,我们几家单位一块给发改委做过“十二五”规划前期的背景研究,我们当时也提出了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个题做完之后说我们除了建设两型社会之外,还得再加一个型,就是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很可惜没有机会再提出来,在规划当中能体现我们当时做的一些工作,也是挺值得欣慰的。

第六点,环境交易所很大程度上还起到了推广普及气候变化知识、碳交易知识的作用,甚至起到改变社会舆论环境的作用,总体感觉我们现在的社会舆论环境有点像欧洲国家90年代初期的环境,大家徘徊在是与不是之间,对气候变化还有很多怀疑,有的甚至否定,有的当然是阴谋论,对于碳交易,我们心里并不是特别有底,老觉得是西方让套上的枷锁,老觉得是他们重新遏制中国的阴谋等等,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关于碳交易,越来越多的受到大家的理解,越来越多的达成共识。我记得上次来梅总这说的时候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打车时候发现出租车司机师傅给你讲气候变化,他明显感觉到这些年异常天气在增加,环境交易所自己也得承担点社会责任,一方面继续推动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自己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

我们当然也是经历了改革开放,我很担心抓不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如果再落后,一落后可能就不是十年、八年的问题,各位同仁、环境交易所、所有从业者肩上的责任还是挺重大的。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