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微弱复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强劲增长,在经历了2009年的供需降低后,2010年世界石油供需全面回升。2010年,世界石油消费达42.79亿吨,上涨1.74%;石油供给达40.54亿吨,上涨1.98%。尽管石油需求回升幅度低于供给回升幅度,石油库存仍维持高位,但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度导致美元指数的走低,国际油价震荡上行,目前WTI油价和Brent油价都已超90美元/桶,创下了年内新高。世界炼油能力年内波动较大,10月炼油能力降至年内最低点,但随后有所恢复。2011年,世界石油供需将保持增长,国际油价短期内看涨,预计全年将维持宽幅震荡趋势,世界炼油能力逐步回升,增量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2010年,世界石油消费回升,中国是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2010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冲击后,世界经济微弱复苏,世界石油消费回升,达到42.79亿吨,同比上涨1.74%。世界不同地区石油消费的增长情况各有差异。OECD国家中,北美地区石油消费达到11.82亿吨,同比增长1.89%;而西欧的一些国家由于仍未走出经济泥潭,石油消费下降至7.15亿吨,同比下降1.17%;中国的石油消费达到4.39亿吨,仍是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比增长率达到6.79%;拉美与中东地区的石油消费也呈现出较快增长。
表1 世界石油消费变化情况 单位:亿吨
2009 2010 增长率
北美 11.60 11.82 1.89%
西欧 7.23 7.15 -1.17%
OECD小计 22.64 22.83 0.81%
拉美 2.93 3.02 3.06%
中东 3.53 3.62 2.40%
非洲 1.62 1.62 0.31%
中国 4.11 4.39 6.79%
前苏联地区 1.98 2.01 1.76%
其他地区 5.25 5.3 0.95%
非OECD小计 19.42 19.96 2.78%
世界合计 42.06 42.79 1.74%
资料来源:OPEC, Oil Market Report December 2010.
2011年,预计世界经济仍维持复苏,石油消费将继续增长,中国的石油消费将有所放缓。由于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大量购买石油产品存储备用,因此石油的消费在短期内变化非常小。石油是多种化工产品的原料,也是交通运输工具和许多生产过程的主要燃料,石油消费受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最为明显,石油消费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图1)。201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达到3.65%。2011年,预计世界经济将保持复苏态势,发展中国家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将会贡献三分之一的增长率。尽管如此,2011年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无论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负面效应,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性充裕所导致的投机泡沫,都给未来世界经济的复苏蒙上了层层阴影。
在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和产业政策调整成为各国的政策选择,一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效的激励措施以及替代能源的发展都将影响石油消费。
图1 世界经济增长率与石油消费增长率
2011年,预计世界石油消费将增长1.37%,达到43.38亿吨,如表2所示。从各地区来说,石油消费下降将集中在欧洲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经济复苏前景最不明确所致;其他地区石油消费将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将继续扮演增长的主角。中国的石油消费在2011年将达到4.61亿吨,同比增长5.11%,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这与国内贯彻落实稳健性经济政策以及节能减排有很大关系。
表2 2011年世界石油消费估计 单位:亿吨
2010 2011 增长率
北美 11.82 11.94 0.97%
西欧 7.15 7.12 -0.35%
OECD小计 22.83 22.91 0.35%
拉美 3.02 3.09 2.31%
中东 3.62 3.71 2.75%
非洲 1.62 1.64 0.92%
中国 4.39 4.61 5.11%
前苏联地区 2.01 2.04 1.24%
其他地区 5.3 5.38 1.51%
非OECD小计 19.96 20.47 2.56%
世界合计 42.79 43.38 1.37%
资料来源:OPEC, Oil Market Report December 2010.
二、世界石油供给:保持增长,生产格局未变
2010年,世界石油产量保持增长,达到40.54亿吨,同比上涨1.98%,如表3所示。其中,OPEC国家石油产量达到14.54亿吨,同比上涨1.70%;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达到25.99亿吨,同比上涨2.13%。OPEC石油产量约为石油石油产量的36%。
从各地区来看,OECD国家石油产量小幅上涨,达到9.89亿吨,同比增长0.71%。北美地区是OECD国家产量增长的来源,产量达到7.39亿吨,同比增长了3.34%;西欧的产量下滑严重,将至2.19亿吨,同比降低了6.98%。非OECD国家的时候产量整体上保持上升态势,达到30.65亿吨,同比上升2.39%。其中,中东地区和前苏联地区仍是世界主要石油产量来源。中东地区,沙特石油产量增长2.3%,达到4.10亿吨;该地区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是卡塔尔,同比上涨5.38%;伊拉克和伊朗甚至出现了石油产量下降的局面。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达到6.60亿吨,同比上涨2.24%。非洲的尼日利亚石油产量增长最快,同比上升18.27%,达到1.07亿吨。中国产量增长7.01%,突破2亿吨,其中大部分石油产量增长来自海上。
表3 2010年世界石油产量 单位:亿吨
2009 2010 增长率
北美 7.15 7.39 3.34%
西欧 2.36 2.19 -6.98%
OECD小计 9.82 9.89 0.71%
拉美 3.58 3.71 3.40%
委内瑞拉 1.15 1.12 -2.56%
中东 10.57 10.71 1.32%
沙特 4.01 4.10 2.30%
卡特尔 0.39 0.41 5.38%
伊朗 1.85 1.85 -0.13%
伊拉克 1.21 1.18 -2.15%
非洲 4.50 4.64 3.23%
阿尔及利亚 0.63 0.64 1.34%
尼日利亚 0.90 1.07 18.27%
安哥拉 0.89 0.85 -4.42%
中国 1.92 2.05 7.01%
前苏联地区 6.45 6.60 2.24%
其他地区 2.91 2.94 1.04%
非OECD国家小计 29.93 30.65 2.39%
世界合计 39.75 40.54 1.98%
资料来源:OPEC, Oil Market Report December 2010.
2011年,世界石油供给保持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石油产量将达到41.10亿吨,同比增长1.38%,增长有所放缓。OECD国家的石油产量出现下降,这主要是北美石油产量增长放缓以及西欧产量继续大幅下降所致。非OECD国家石油产量继续上升,非洲和拉美地区的产量增长较快;中东和前苏联石油产量增长较慢,分别为0.82%和1.36%。中国的石油产量在2011年预计增长只有0.24%。
总的来说,2011年,世界石油产量布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中东仍是世界石油产量最大的地区,也是唯一产量超过10亿吨的地区,但是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以及新的发现越来越困难,中东石油产量增长放缓趋势难以避免。北美的石油产量位居第二,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加拿大的油砂开采;拉美地区石油产量增长来自于巴西、秘鲁等国,该地区OPEC国家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产量前景不明,在本地区产量增长中的贡献并不明显。西欧地区的北海油田进入递减期,老牌石油生产国英国、挪威产量持续下降。
表4 2011年年世界石油产量估计 单位:亿吨
2010 2011 增长率
北美 7.39 7.40 0.20%
西欧 2.19 2.10 -4.09%
OECD小计 9.89 9.82 -0.65%
拉美 3.71 3.80 2.56%
中东 10.71 10.80 0.82%
非洲 4.64 4.80 3.35%
中国 2.05 2.06 0.24%
前苏联地区 6.60 6.69 1.36%
其他地区 2.94 3.13 6.46%
非OECD国家小计 30.65 31.28 2.06%
世界合计 40.54 41.10 1.38%
资料来源:OPEC, Oil Market Report December 2010.
三、世界石油贸易:中东仍是最大出口来源地,中国的石油净进口持续增加
从石油贸易流向来看,OECD国家仍是石油净进口国,其中北美地区进口量将达4.54亿吨,西欧地区将进口5.02亿吨。非OECD国家整体上是石油净出口国,但是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中东地区石油消费量持续上涨,但仍是世界最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2011年将出口石油7.09亿吨;其次是前苏联地区,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奠定了其世界第二大出口地区的地位,2011年出口石油将达4.65亿吨;非洲的石油产量上升较快,因此也有大量的石油出口,2011年石油出口将达3.16亿吨。中国石油产量增长乏力,石油消费增长迅速,2011年石油净进口将达2.55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5.3%。
表4 2011年世界石油贸易格局
消费 供给 差额
北美 11.94 7.40 -4.54
西欧 7.12 2.10 -5.02
OECD小计 22.91 9.82 -13.09
拉美 3.09 3.80 0.71
中东 3.71 10.80 7.09
非洲 1.64 4.80 3.16
中国 4.61 2.06 -2.55
前苏联地区 2.04 6.69 4.65
其他地区 5.38 3.13 -2.25
非OECD国家小计 20.47 31.28 10.81
资料来源:OPEC, Oil Market Report December 2010.
总的来说,传统的石油净出口地区中东、前苏联和非洲地区的出口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丰富的石油资源仍然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发达国家仍需大量进口石油,尤其是西欧石油产量递减较快,预计未来净进口量将不断增长。总的来说,传统的石油贸易格局仍然没有发生变化。
四、国际油价:波动呈现地域性,未来以宽幅震荡为主
2009年年末,在美国寒流袭击以及库欣原油库存降低的影响下,世界油价攀升至75美元/桶。2010年,世界经济的好转使油价稳定在七八十美元,5月3日WTI油价达到86.19美元/桶,Brent油价达到88.09美元/桶。之后,受到库欣原油库存持续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和高盛调查事件的影响,世界油价不断下滑至年内最低点。6月到7月,世界原油价格在中、美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及美元走势疲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震荡上扬;8月,原油价格受全球经济和美国油品高库存压力下跌;9月初虽然各主要能源机构上调原油需求,但美国经济恢复前景仍不明朗,原油价格在80美元/桶下方震荡,但下旬随着美元指数下跌和投机资金进入,国际原油大幅反弹。2010年年底,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寒冬推动油价继续上涨,WTI油价和Brent油价均突破90美元,创下金融危机油价暴跌反弹以来的新高。
图2 2010年世界原油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EIA
通常情况下,WTI油价对Brent油价存在一定溢价。从伦敦和纽约两大期货市场看,2010年4月份开始,WTI/Brent基差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异常,但6、7月份基差又恢复到基本正常状态;进入8月后,WTI/Brent长期处于异常状态。2007年以前WTI/Brent基差基本处于1.8美元左右,2007年后基差扩大,2010年基差极值接近6美元;同时,基差异常时常发生,并且往往伴随着较强的油价波动。究其原因,4月份开始的基差异常是由美国库欣高库存所造成的;而9月份开始的基差异常主要原因是北海原油供应因维修相对紧张,同时美元指数波动较大导致WTI受金融因素影响较强。从总体上来看,原油价格在2010年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图3 2010年WTI/Brent基差
金融危机后,原油价格和美国股市每日变动联系异常密切。油市和股市关联性加强的最主要原因是原油成为避险交易模式的一部分,而影响股市的因素(经济增长、利率流动性等)也是影响油价的主要因素。
图4 油价与道指的关系
由于美元仍是世界原油贸易结算的重要货币,因此油价与美元走势密切相关。2010年6月份后,美元开始了新一轮的震荡下跌行情,美元贬值、通胀预期增加可能吸引大量的资金流向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带动原油的一波上涨行情。8月初到9月初美元震荡上行一段时间,原油价格也随之震荡下行。8月27日,伯克南在美联储会议中表示“如果被证明有必要,特别是在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的情况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已经做好准备,将通过非传统措施来加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美联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开始新一轮大幅下跌,而油价也开始大幅上涨。
图5 2010年WTI和美元指数关系
2011年,国际油价将呈现宽幅震荡态势。美元走势是我们判断未来油价走势的重要依据。金融危机之后,美国需要提高储蓄率,修复资产负债表,重新振兴制造业,特别是满足美国人民基本生活、生产需要的制造业,并扩大出口来遏制经济衰退,解决失业问题。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复苏、重新确立制造业优势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政策选择。美国认为,中国通过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取得了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因此,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强化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逼迫人民币升值,减少对美出口。
2010年下半年,美国发起了一场经济大战,被媒体称之为“货币战争”——各国汇率竞相贬值目前呈现愈演愈烈之态势。汇率战的本质是贸易战,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对世界经济而言是一场灾难,破坏了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趋于稳定的大好形势,并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危机。如果汇率战得不到解决,美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经济有可能重新步入衰退乃至萧条。
我们判断,美元这种急剧贬值的态势不可能持续下去。从美国国内看,有两个重要的事件会改变市场预期和美元走势。一是美国中期选举结束,无论是民主党获胜还是共和党获胜,来自美国国内政治的压力将趋于减弱。二是美联储何时宣布启动量化宽松政策或以加息结束量化宽松政策。
从影响时间上来看,美国中期选举的影响是短期的;美联储政策转向的影响是长期的。如果美联储宣布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那么美元将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如果美联储宣布加息,美元必然走强。目前,国际市场对美联储的政策正处于预期之中,市场对政策有提前反应,我们预计,美联储继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较大。但该政策一旦宣布,由于市场预期已经实现,美元的跌幅反而很有限,并可能转向稳定。
从国际看,则是欧、日经济的复苏态势、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调整及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美元的走势。
由于目前日本再次转向宽松政策刺激经济,欧洲暂不会退出宽松政策,英国央行甚至考虑进一步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因此,未来一个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将维持宽松政策。此时,汇率变化及本币走势将取决于各国经济的基本面。现在看来,世界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弱的可能性较小,主要发达经济体中,欧洲经济基本稳定,美国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日本经济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差,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略微降速但仍保持高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半年,欧元和美元将维持宽幅波动,日元和人民币将维持适度升值态势。但是,一旦有新的外部冲击事件,如新的金融危机或主要经济体政策转向,美元和日元将会重新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
由于目前的全球汇率战已经引发国际市场剧烈动荡,美国政府实际也承受来自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压力,特别是其盟友的政治压力。全球金融危机之所以成功应对,就在于避免了各国“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如果因汇率战使世界经济再次陷入大萧条,所有国家都不能幸免,这种情况是任何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们判断,尽管存在发生货币战争的危险,但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小,世界主要经济体将会进一步协调政策以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
近期美元贬值导致国际油价上涨至90美元上方,但是仅靠美元因素支撑而没有需求强劲复苏支撑的油价上涨是不稳固的。美元近期仍将维持贬值态势,油价将继续处于80美元左右的高位,甚至进一步攀升。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后,美元已经趋于稳定并出现回升态势。根据我们对美元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油价走势有三种可能性:
如果美国经济进一步下滑,美联储可能宣布实施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可能继续下跌,但幅度有限。国际油价将继续上扬,但重新回到100美元将面临需求恢复微弱和高库存的压力。美元的长期贬值会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全球通胀。
如果美国经济形势不再恶化,美国有可能维持现行政策,美元可能维持震荡,国际油价在八九十美元左右高位震荡。
如果美国经济明显好转,美联储有可能加息,美元则具备反转升值的基础。美元升值将压制油价上涨,但经济复苏将带动需求回升,推高油价。
2011年,美元走势维持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道琼斯指数是油价走势先行指标,而道琼斯指数则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道琼斯指数先于油价十个月见顶,美元因素推动的油价高涨并不具备持续性。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将是下一步我们判断油价的重要依据。
总体上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国际油价将围绕八九十美元的水平展开宽幅震荡,并且震荡幅度可能很大。这一价格区间既是产油国和消费国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区间,也是石油公司保持生产经营稳定的比较合适的价格区间。
五、世界炼油能力:波动较大,中国成为世界炼油能力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在六、七、八月达到年内最大值。9月,受到台湾福尔摩沙炼厂的大火和巴西炼厂检修的影响,世界炼油能力较8月有所下降;10月,俄罗斯和印度的炼厂检修以及法国的罢工事件使世界炼油能力继续下降,降至年内最低点。2010年最后两个月,世界炼油能力有所回升。2010年第三季度,世界炼油能力约为7560万桶/天,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0万桶/天。第四季度,世界炼油能力约为7380万桶/天,较去年同期增长130万桶/天。其中,OECD国家增量较少,约增加了30万桶/天的炼油能力,这与其炼油设备老化有一定关系;非OECD国家增量约为100万桶/天,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
图6 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变化
资料来源:IEA
表5 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以及2011年预计 (百万桶/天)
Aug-10 Sep-10 Oct-10 Nov-10 Dec-10 Jan-11 Feb-11 Mar-11
北美 18.1 17.6 16.6 17.0 17.2 17.0 16.9 17.3
欧洲 12.9 12.7 11.6 12.1 12.3 12.3 12.3 12.5
OECD小计 37.8 36.9 34.6 35.9 36.4 36.3 36.2 36.4
前苏联 6.7 6.6 6.6 6.3 6.4 6.4 6.5 6.4
中国 8.2 8.5 8.4 8.8 8.7 8.6 8.7 8.8
拉美 5.2 5.1 5.3 5.3 5.2 5.1 5.1 5.1
中东 6.3 6.2 6.1 6.1 6 6.1 6.1 5.9
非洲 2.5 2.4 2.4 2.3 2.3 2.3 2.3 2.2
其他 9.3 9.1 9.3 9.4 9.7 9.6 9.7 9.6
非OECD小计 38.2 37.9 38.1 38.2 38.3 38.1 38.4 38
世界合计 76.0 74.8 72.7 74.1 74.7 74.4 74.6 74.4
资料来源:IEA
近期,预计世界炼油能力将维持在2010年年末的水平,如表5所示。从长期来看,虽然OECD国家炼油能力增长缓慢,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增长相对较快。2011年世界炼油能力预计继续增长,然而增长幅度有限。其中,中国将成为世界炼油能力增长的主要来源,新增炼油能力的38%将来自中国。2005-2009年,中国的炼油能力由3.7亿吨增长到4.8亿吨,增长了1.1亿吨,年均增幅6.7%。在旺盛需求的拉动下,炼厂开工率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国内成品油产量由2005年的1.74亿吨增长到2009年的2.28亿吨,年均增幅6.9%。2010年,中海油惠州炼厂启动了扩大20万桶/天炼油能力的项目施工;中石油和Rosneft合资的炼油项目建设在天津启动;中石化与KPC合资的30万桶/天的炼油项目在浙江启动建设。在政府的推动下,为了扩大油品的自给能力,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以及其他涉油央企、地方炼厂纷纷扩张自身炼油能力,国内炼油能力已经面临过剩危险。
图7 2011年世界炼油能力增长结构
资料来源:IEA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