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WTI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差屡创新高。专家指出,两地原油价差陡然剧增有着地缘政治风险、库存等多重影响因素。从较长的时期看,价差肯定会回落,但――
美欧原油价差新高短期难回落
国际油价一只脚重返“百元时代”损伤经济复苏 2008年7月,当原油价格攀至不可思议的近150美元/桶后,投资人并不知道,2个月后全球将迎来一场百年一遇金融危机。而从当年11月开始至今,美原油期货价就再也没有回到100美元/桶上方。 截至22日22时56分,美原油期货4月合约报97.02美元/桶,上涨1.7%。盘中,该合约最高至98.48美元。这意味着,离100美元大关只有不到2美元距离。 而就在美原油发起对100美元冲击时,伦敦布伦特原油却率先迈过该关口。数据显示,布伦特原油4月合约曾于今年1月31日突破100美元/桶。
本报记者 吕瑞贤 2011-2-26 中国经济导报
与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狂飙相伴随,近期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价格(WTI)与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更是在本月16日创下18.79美元的历史最高。
两地价差如此之大显然并非常态。专家指出,两地原油价差陡然剧增有着地缘政治风险、库存等多重影响因素。从较长的时期看,价差肯定会回落,但价差或将高于以往的历史平均水平。
走势:价差越拉越大
国际原油价格近来涨势火爆。2月22日,WTI原油期货收于93.57美元/桶,涨幅高达8.55%;布伦特原油期货收入105.78美元/桶,涨幅为3.18%,创两年来新高。
原油价格疯涨,而一贯相关程度较高的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之间的差距也随之越拉越大。数据显示,2010年12月全月,布伦特原油与WTI原油价差基本稳定在低于4美元的区间。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原油两大市场的价差逐步拉大,1月3日,WTI原油收入91.5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入94.84美元/桶,二者之间的价差为3.29美元;而至1月27日,WTI原油收于85.64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收入97.39美元/桶,价差已显著扩大至11.75美元。2月份,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倒挂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两地价差在多个交易日达到15美元以上,更是在本月16日创下18.79美元的历史最高。
通常而言,WTI原油相对布伦特原油存在一定溢价。WTI即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较为通用的一类原油。一直以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上市的WTI原油合约都被作为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在三大期货市场中纽约商品交易所能源期货和期权交易量占到三大能源交易所总量的一半以上,其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期货,也是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为基准来定价。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交易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定价基准之一,全球原油贸易的50%左右都参照布伦特原油定价,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所使用的原油价格就是这一价格。海湾地区出产的石油常常使用迪拜原油作为参考标准。世界最大的产油联盟OPEC的一揽子油价则是根据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制定的。在实际交易中,西得克萨斯州轻质油价、布伦特油价和OPEC一揽子油价差别并不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强。
“WTI与布伦特原油价格相差如此之大并非常态。”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姜鑫民研究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按照我们以前的研究,两地价差一般维持在一到两美元之间,稍微大一点扩至四五美元,而五六美元的价差已经算是较大的了”。
对此,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管清友也持相同观点,“2007年以前WTI/Brent基差基本处于1.8美元左右,2007年后基差扩大,2010年基差极值接近6美元;同时,基差异常时常发生,并且往往伴随着较强的油价波动”。
背后:原因多种多样
而今WTI和布伦特两地原油价格相差陡然剧增,背后不乏各种各样的因素。
“两地原油价差的走势与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爆发的时间较为契合,从这个角度看,地缘政治风险构成了油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姜鑫民认为,“随着中东和北非地区紧张局势的加剧,引发市场对石油供给的担忧,在总体上推动了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同时,他还指出,“布伦特原油是欧洲市场尤其是西欧市场的基准原油,而中东局势的紧张给欧洲运输通道造成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对北美运输的影响”。管清友也认为,“在运输保障方面,欧洲比北美更为脆弱”。
据悉,全球最重要的两大石油运输通道――苏伊士运河和苏迈德输油管道均在埃及的控制之下。二者的日运输石油总量为250万桶/天。而欧洲地区36%的原油输入是依靠中东地区通过苏伊士运河而来,目前250万桶/天的原油输出有2/3是送往欧洲。
除地缘政治风险影响两地价差外,管清友认为,还存有诸如库存、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迅速、投机等多种影响因素。
其一是库存。库存因素一直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之一。WTI原油交割地库欣的库存一直维持了较高水平,加上向美国进口的原油,一定程度上压低了WTI的价格。且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石油库存一直很高。
其二是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迅速。近年来美国加大了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步伐,页岩气、油页岩、生物燃料等替代品的进入,使石油市场的供需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供应相对充分一些。而就欧洲目前的政策而言,“低碳经济”理念盛行,环保主义势力较大,很难看出其对非常规油气的鼓励态度,石油市场的供需结构未有突破。
其三是投机因素。流动性过剩情况下,投机资本存有炒作预期,大量资金的涌入使原油价格涨势迅猛。事实上,不单单是原油,全球范围内的大宗商品都出现了一路狂飙的行情。
其四是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力度加大。2010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预示着美国大规模去杠杆化的开启。以此为讯号,昭示着美国加强了对金融市场,尤其是期货市场的监管,抑制了部分投机因素,相对压制住了WTI原油价格的上涨。
其五为需求拉动。金融危机后,亚洲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较快,从北非、北海进口石油的需求强劲,必然使得欧洲和亚洲基准合约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走高,扩大了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当前不单单是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呈现扩大态势,OPEC伊朗、迪拜原油价格差距也在逐步拉大。
其六是WTI原油价格的标杆作用削弱。WTI产量越来越少,主要反映美国国内供求及经济状况,不能反映全球。北海油田减产严重,实际产量比WTI大,但期货交易量不如WTI,导致了布伦特原油价格的上涨。WTI的定价体系已经受到中东产油国的挑战,2009年11月,沙特最大石油公司阿美公司就已经放弃了WTI价格基础,转而使用阿格斯高硫原油指数(ASCI)。2010年初,沙特、科威特已经率先“改弦更张”,弃用WTI,转而使用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原油市场价格指数ASCI作为其销售到美洲的价格基准。从当年4月开始,伊拉克向美国出口的原油在计价时也采用ASCI代替WTI。
最后,相对于布伦特原油而言,WTI对美元升值的反应更为敏感。据研究,美元升值时,WTI下降得更快,而美元贬值时WTI则上升得更为缓慢。
趋势:价差或将高于历史平均
依据历史数据来看,高达十几美元的价差并非常态。
“这种油价背离的情况不会维持太久,迟早会并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纽约、伦敦两地油价背离以前也出现过,但价差的拉大一般不会持久。
姜鑫民也对本报记者强调,“两地价差偏离如此大应属非常态,终归要回归理性”。
“短期内来看,WTI与布伦特原油价差要看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发展,局势仍紧张的话,价差恐怕短时间内难缩小。”管清友进一步分析道,“从较长的时期看,价差肯定会回落,套利会拉平其中的风险溢价。但价差或将高于以往的历史平均水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