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本书是关于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观察与思考。但作者的视角稍有不同,它不同于《江村经济》对江南村落经济社会变迁的解剖,也不同于《岳村政治》对湖南乡村政治结构演变的研究,更不同于那些对城市化进程的中国的宏大而宽泛的学院式论著。与《黄河边的中国》对乡土中国的描述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的落脚点又是介乎城与乡之间,既是作者个人的观察,也掺杂着个人的经历,又反映了三十年来中国从一个乡土社会转向城市社会过程中的物理巨变、理念对撞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

 

“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贯穿全书的,是那份对乡土的依恋和怀念,对城市的向往和不安,以及对城与乡关系的不解和纠结。

依恋和怀念,对故乡,对乡土中国的风物人情。每一个从乡村到城市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会,身在城里,心在乡土。你在城市生活,但城市并没有给你归属感。作为个体,你成为了故乡连接城市的纽带,你是城里人,也是乡下人。中秋、春节,这些传统的节日来临,你最希望回到故乡,回到父老乡亲那里,找到儿时的玩伴,拉拉家常。

向往和不安,对城市,对城市中国的繁华喧闹。你发奋求学,为的是能够有一天“鲤鱼跃龙门”,从乡村跳到城市,改变命运——个人的、家族的。其实,你并不知道城市是什么。是高楼大厦?是歌舞升平?还是灯红酒绿?城市对你充满了吸引。你来到城市,遭遇到了种种挫折、不快。幸运者,历经辛苦,站稳脚跟;不幸者,内心愤懑,怅然离去。

不解和纠结,对城与乡的关系,对城乡二元结构之下中国的现实。为什么要坚持户籍制度?为什么不能异地高考?为什么城市里会出现“恐惧的群岛”?当你来到城市,城市给了你一个与原来迥然不同的答案。当你融入城市,逐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和身边的一切,也会以与原来迥然不同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但是,你再也无法回去。你眼里的中国也逐渐从“乡土中国”转向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以及大陆之外的诸多城市。

 

这本书并不是一部学术著作,但却记述真实中国的第一手的田野调查,包含着作者对城市发展乃至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你也可以把它看做一本游记,从华北到东北再到大西北,从大陆到台湾再到日本欧洲,作者以朴素的笔法为你描述了那些快速发展中的城市的兴奋、困惑和宏伟蓝图,也记录下了那些成熟城市的安静、反思和对自然与历史的回归。这些城市,有的因港而兴,有的因人而盛,有的资源得天独厚,有的靠体制改革推动繁荣,有的则在经历从城市向乡村的迁徙。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在中国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城市发展的剖面。跟随着作者的文字,你也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同为北京周边会形成贫困带?为什么同为古都,西安与开封的发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石油之城大庆的未来在哪里?为什么同为港口城市,发展路径却大相径庭?为什么日照和德令哈没有让人感觉到城与乡的断裂?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会是怎样?没有中国的市场,芬兰企业会是怎样?“找到一条回家的路”。但“日暮乡关何处是”,家在何方?这本书没有给读者提供现成的答案,但却记述了作者的观察与思考。

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讨论,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城市化,是后发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城市化,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事件。但是,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带有鲜明的政策推动色彩,是主动选择和市场驱动两重因素带来的结果。尽管今天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0%,但政策推动型的城市化也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大量农民工并未享受到城市的医疗服务、社保,户籍制度禁锢着人口流动,异地高考仍然是一种奢望,强制拆迁已经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天壤之别。“伪城市化”成为这些问题的代名词。这让我们反思自己,我们的城市化道路走对了吗?我们的发展模式走对了吗?

 

是的,我们走得太快了,连灵魂都跟不上。城市内部也出现越来越多的“恐惧的群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已经严重困扰着我们,但我们似乎又很难逾越这个阶段。于是我们质疑,我们焦虑,我们希望有一种终极的城市化形态可以参照,我们学习世界上一切可以学习的模式,唯独没有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历史。

是的,我们太想从乡村走向城市,而忘记了城市化的目的。传统乡村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以摧枯拉朽之势被破坏,而新的结构并未形成。乡土社会的理念、规则、行为与城市社会的理念、规则、行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这种冲突不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于是,我们“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依然是乡土社会的心。城市化,不仅仅在城市里享受公共服务,更是理念的现代化,规则的平等化和行为的规范化。

也许真的如作者所说,我们已经开始回望来路,并试图找到一条回家的路。一些城市,已经在反思千篇一律的发展路径;一些城市,已经在回望自己的历史;一些城市,“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一些城市,开始了城乡统筹的试点。

城市化,抑或是城镇化,依然是中国未来几十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如同讨论中国改革问题一样,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也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减轻城市化进程的阵痛?如何通过城市化惠及千百万民众?如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如何让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不再做一个迷路的孩子,一路狂奔,忘记了身边的风景不说,还一不小心,忘记了自己是谁”。

城与乡,进不去,也回不去,只因为中间的那道“藩篱”。

原题:城与乡的“藩篱”——读叶一剑《乡愁里的中国》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