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十年规划圈定“钱途”字号
2013年01月11日23:10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林晓
本报记者 林晓 北京报道
城镇化发展总体纲要,即《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是否已上报国务院仍各有说辞,但围绕城镇化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源,早已成了多方热议的焦点。
一位接近金融监管层的人士近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该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顺利的话会在全国两会后公布。”
这和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表述的时间表,并不一致。据李铁称,规划“还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当中”,短期内很难出台。
本报记者获悉,在规划的框架性思路中,将吸引民间资金和国际资金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和运营管理,而政府则要从这些领域逐步抽身而退;下一步要大力拓宽市政公用企业的融资渠道,比如鼓励他们到资本市场融资,继续发行企业债券或者到境外上市融资等。
上述人士称,相关高层并不认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多么可怕,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还要以各种方式支持、完善、理顺地方融资平台等市政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
多渠道融资
新型城镇化正式实施前夕,相关细节备受关注。
针对规划能拉动40万亿元投资这一说法,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不太可能,城镇化各地千差万别,城镇化的路径也各有特色,并且投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各种变化,发改委不可能在规划中计算这样一个数字。
但管清友同时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下,卖地财政将继续。民生证券宏观研究中心在辽宁锦州考察后发现,地方政府搞新型城镇化关键还是要靠投资,土地是政府最大的融资渠道,政府永远缺钱,但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关键是通过好的机制体制用好政府手中所掌握的资源,这个资源主要就是土地。
按照目前中央政策口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探索将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主流转的基础上,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种方式事实上也是城镇化的一个必然过程,因为只有产业有了发展,农民有了收入来源,才能进一步拉动消费。
而在这个规划的讨论稿中,加大城市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的招标制度改革,其实就是要吸引民营资金和国际资金进入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要逐步减少经营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运营管理,将其放开让民资或者国际资金进入。
但是对于这一融资途径,有学者认为难度还比较大,地方政府很不情愿从这些领域退出,因为他们要收费还债。
管清友则认为,城市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是可以这么选择的,比如修公路、修铁路等如果没钱,可以吸引民资和国际资金,“如北京的地铁就有几条线是这么做的,项目完工后,项目周边的地就给你来开发,分段分包。”
记者了解到,拓宽市政公用企业的融资渠道也是一个今后可行的操作手段,比如鼓励他们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加大企业债券的发行或者去境外上市也是一条可行的操作路径。
中诚信评级公司副总经理郇公弟认为,作为企业债的一种,为地方融资平台融资的城投债,今年将扩大发行,“从个别情况看,城投债可能有一定风险,但从总量来看,风险是可控的,中国的地方政府尚有很多资产,比如国有企业和土地等许多隐性和显性的资产。”
仍是投资先行
“搞城镇化不搞投资搞什么?中国的国情就是政策推动型的,具体路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城镇的建设。投资是最简单最可行的,是地方政府轻车熟路的,他们最欢迎。”管清友认为今后的城镇化还是首先要投资先行。
事实上,自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政策出台后,社会上的争议就不少,因为人们担心新型城镇化再一次重演四万亿刺激时期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的老路,这种方式不仅仅造成很大的浪费和环境破坏,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投资和消费的不平衡,并形成了一定的债务风险,比如地方政府所欠的10万亿地方债。
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下一步城镇化应该着重在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要将半工半农的农民工彻底城镇化,这就要加大中小城镇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比如保障房、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等,但是这些公益性基础设施投入高,没有现金流,地方政府对于这些设施没有积极性。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下一步的新兴城镇化难言拉动经济增长,或者可能还拖经济后腿。
管清友说,他也反对地方政府主导基础设施的方式,但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实际的情况就是只能靠政府拉动投资;而事实上,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旺盛,比如道路、铁路、地下管网,甚至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还有人认为,西方是先工业化后城镇化,现在在工业化不发达的情况下,让农民进城,消费很难拉动。
管清友认为。这种理解方式过于机械,尽管西方是先工业化后城镇化,但是中国的情况特殊,比如深圳就是领导人先画个圈,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新城建设。他还认为,规划很重要,有了规划,土地就值钱了。
管清友提醒记者注意郑州郑东新区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产城结合、集约资源、市场化移民、巩固农业、产业转型、城乡统筹发展、依法规划、国际水准、保持连续性、区域中心、辐射全省、融入国家战略。
他说,郑东新区的发展有经验,也有很大争议,但是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开展城镇化建设的样板之一。
按照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发展阶段,中国还无法超越盖房子、修公路的阶段,也无法超越制造业阶段,那就老老实实把房子盖好,把路修好,把制造业搞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应该切切实实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推进人口城市化,从而为中国经济确立一个新的增长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