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全球化的“黑铁时代”

 

管清友

 

利益调整从来都是具体的,有的明显,有的隐蔽。

先看来自欧洲的消息。北京时间65日,中欧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贸易争端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案,浮出水面。欧盟委员会宣布从66日起对中国光伏征收11.8%的暂时性反倾销关税,如果北京和布鲁塞尔方面无法在86日前达成有关调价的协议,中国光伏生产商将面临的平均关税率将被上调到47.6%。这一裁决无疑将对本已岌岌可危的中国光伏产业造成重大冲击。2011年和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分别有70%50%流向了欧洲市场。据一家海外上市光伏企业的CEO表示,“欧盟一旦征收惩罚性关税,势必导致大批光伏企业破产,这将给我国造成超过3500亿元的产值损失,超过2000亿元的不良贷款风险和超过50万人的直接人口失业。”

再看来自非洲的消息。北京时间66日,一帮黑人在中国工人聚居地打砸抢烧的照片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版头条,场景之惨烈让人不寒而栗。事件的起因是中国工人非法淘金。但发展至此,显然绝不是这个单一事件所能解释,当地人长期以来对中国人积怨在这一时间集中释放。歌舞升平之时,这种外交显得固若金汤。但危机来临的时候,这种关系最容易出现裂痕。原因一是大部分合作需要持续的金钱利益来维系,二是中国在给当地带去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环境、资源以及国内就业的问题,这使当地人对与中国合作愈发抵触。

很显然,这都不是好消息。这些消息给我们的感觉是,中国的外围环境似乎陷入一种“四面楚歌”的境地。当前,全球经济虽然已暂时摆脱了急性病,但慢性病的折磨将会愈发痛苦。一方面,失业高企,欧盟的平均失业率高达12.2%,美国也正在经历二战之后最漫长的就业衰退,国内的社会和政治压力高烧不退;而另一方面,决策者却愈发无计可施,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已基本接近极限,无力扩张。他们能做的,是以邻为壑,抢夺别国的奶酪。

如果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到金融危机之前是全球化的黄金时期,那么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的很可能是一段全球化的“黑铁时代”,甚至有可能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十年以前,全球化研究盛行之时,我们就曾经提出过一个不合时宜的观点:全球化,是可能逆转的。

由是观之,问题从来不是被解决的,而是被遗忘的。就如同金融危机从未远去,它只是以不同的面目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当前,旧有格局被打破或矫正,全球化出现一定程度的逆转,全球利益大调整的开始,这种利益调整将左右未来十到二十年全球资源的流向和配置,乃至全球政治、经济、贸易的基本格局。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自全球化的红利。如今,这一红利在消退,甚至可能会变成很大的拖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的去杠杆化趋势,但更深层次的拖累,是目前不断加剧的保护主义趋势,可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

当前全球的保护主义不是狭义的保护主义,而是广义的保护主义。其中既包括类似欧洲对中国光伏产业征反倾销税、非洲国家抵制中国投资者这样的显性保护主义,还包括很多隐性的保护主义。前者可能会影响某个特定的企业或产业,但后者则可能波及整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和投资。

货币竞争性贬值式的“汇率战”,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性保护主义。日本启动“黑田轰炸机”,实行“安倍经济学”,向全球要市场,向亚洲要份额,竞争性贬值,以邻为壑,实际上是一种隐性保护主义。金融危机之后,日本长期以来的巨额贸易顺差不断收窄,到2011年正式转为逆差,此后逆差不断扩大。为了扭转出口的颓势,日本在安倍的主导下史无前例的提出2%的通胀目标,同时推出开放式购债计划,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美元兑日元汇率从80左右一路狂贬至100以上,贬值幅度高达25%。除了国际收支危机时期,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其目的是以邻为壑、保护本国的出口竞争力。

美国也在搞隐性保护主义。美元进入中长期升值周期,撬动全球利益再分配,改变资源流向,抢夺别国奶酪。美国目前热衷于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其目的就是绕过世贸组织(WTO)等现有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建立新的更加符合自身利益的经济合作框架,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排他”维护自身的经济地位。这些隐性保护主义形式容易被人忽略,但却可能彻底改变全球经济合作的版图。试问,在这一轮全球规则的制定中,中国依然要落后于人吗?

保护主义撬动利益分配,利益分配引导资源流向,资源流向决定国家地位。如果中国的决策者无法尽快推进改革,调整国内利益分配,那就无法避免“内忧外患”的局面出现。不触动既有奶酪,中国经济无法走出困境,实现涅槃。别忘了,国门之外,始终有一群“穷途末路”的文明人和野蛮人虎视眈眈。

记住,全球化已经进入了保护主义的“黑铁时代”。形势已将变了,我们也不得不变。

作者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已经发表于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

话题:



0

推荐

管清友

管清友

1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生于山东诸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学家。现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从事宏观经济、能源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宏观研究处处长、调研处处长。博客文章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E-mail:gqingyou@sina.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