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中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巨大冲击,中国外需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告一段落,中国必须从内需层面挖掘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领域、新产业;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碳政治博弈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和经济转型压力,中国必须走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和能源之路。
从国内环境来看,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制度因素、体制动力、人口红利和政策导向出现效力递减,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动力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3000美元的重要关口,这既是经济结构步入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步入高发期的关键时期,中国必须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由单纯的经济发展战略过渡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发展战略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1977年计划经济时期的重工业优先和赶超战略;第二阶段是1978-2001年经济转轨时期的加快经济发展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今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更广泛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再次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和举措。从经济学意义来看,“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意义非凡,责任重大。
“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思想应该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主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全面发展,基本要求是绿色转型,绿色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将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内需外需的失衡和消费的投资失衡;在社会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将强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实施更加公平的社会政策、普惠的社会保障,推进农民市民化,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保持社会稳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
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成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的第一个规划,也是中国绿色发展的第一个规划,是中国参与绿色工业革命,实现绿色现代化的重要起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