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三谈金融改革
央行行长4天之内发表3篇署名文章,专家称大国崛起金融体系地位须改变
周小川三谈金融改革2009年03月28日 04:38南方都市报
在G20峰会召开前,中国央行一改往常,主动且强势发出“自己的声音”。3月26日下午,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又出现在央行网站。这是周小川在4天之内发表的第三篇署名文章,谈及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改革意见。此前,他建议创建“超主权”的新国际储备货币,另一篇文章则是驳斥美国对中国“过度储蓄论”。
这个时候很关键,应该趁势而为
《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一文中,从顺周期性因素、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及货币和财政当局在严重市场危机下如何发挥专业作用等方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探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的金融危机本身就是个挑战,对于放大投资作用、促进价格膨胀,有“放大器”的作用。这说明对金融监管关注度不够,需要谋求管理,促进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管清友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目前,对于改革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以及全球市场微观机制存在的问题,他表示非常赞成。但他觉得这其实并不只是金融、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管清友说,“作为一个大国要崛起,必然体现在金融体系地位的改变。如果金融领域没有一席之地或是权重很小,就不可能制定国际经济、金融规则。我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很关键,应该趁势而为。”
改革全球经济体系有“中国方案”
管清友告诉记者,周小川这3篇文章写于G20峰会之前,主管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也表示了支持的态度,代表了我国管理层经过缜密思考后对金融外交统一口径的表达。周小川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个重建改革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国方案。
管清友认为,周小川的第三篇文章提到了我国金融的改革,这也是在介绍中国金融改革的经验,增加底气,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参考。“在G20之前,这几篇文章的发表是把我们的方案抛出去,虽然不能马上彻底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至少增加我国在世界经济的发言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在20国集团峰会前夕,各方都在隔空喊话讨价还价,期望为自己在峰会上占据主动,这类场面正常。周小川这番表现,至少让我国在会议前夕掌握了话语权,赢得了相当的议题设置主动权,这与此前美欧设置议题、我国被动应对的局面不同,攻守之势易也。
链接
3月23日,周小川发表《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他在文中表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被认为是“声讨”美元核心地位;
3月24日,周小川再度发表长文《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坚决回应美国政客对中国储蓄率失衡造成金融危机的指责;
3月26日,周小川发表《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文章指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些先行指标有回暖迹象。
本报记者 杨章怀 实习生 陈雨 发自北京
附:我与张明博士几年前的一篇论文,当时没有料到的是,金融危机爆发在中心国家-美国
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为什么是美元?
0
推荐